岁月流转股票杠杆哪个好,总有一些古老的器物,历经无数个日升月落,能在时光褶皱里沉淀出永恒的诗意。盐湖区博物馆珍藏的白瓷开光诗文瓷枕,正是这样一件别具韵味的器物。它不仅承载着往昔生活,更让今时之人透过斑驳瓷面,触碰到古人的诗心。
炎炎夏日,暑气如潮。在没有空调的古代,入睡成了一大难题。不过,古人凭借非凡的智慧,发明了瓷枕这一避暑神器。瓷枕内部中空,下端设有孔穴通风,光滑冰凉的釉面,枕上去清凉沁肤、爽身怡神,备受古人青睐。
文物名片
主角:白瓷开光诗文瓷枕
出生时间:元代
尺寸:长32厘米 宽16.5厘米 高12.5厘米
展开剩余74%藏宝地:盐湖区博物馆
这件瓷枕诞生于元代,将诗文与瓷艺巧妙交织。枕面上镌刻的 “半窗千里月,一枕五更风”,意境幽远,短短十字,既道尽普通百姓生活中的诗意与本真,也侧面描绘出盛夏夜晚瓷枕带来的丝丝幽凉。瓷枕由平阳窑匠人精心打造,其长方形的古朴形制,更添几分历史的厚重感。“平阳” 作为临汾的古称,平阳窑窑址位于今山西临汾龙祠、峪里一带,此地烧制的瓷器别具一格,能流通到运城一带那是自然。
白瓷在当时极为珍贵,以白胎为底,施以透明釉后经高温烧制而成。唐代,白瓷发展达到鼎盛,形成 “南青北白” 的制瓷格局。元代,纯白瓷制作虽趋于低潮,却借助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,为明代白瓷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。
最难得的是“半窗千里月,一枕五更风”这句诗,其出自董解元的《西厢记诸宫调》,一般写在百姓新婚使用的瓷枕上。元代百姓的生活虽没有达官显贵的奢华,却有着质朴的烟火气息。
夏日漫长,“半窗千里月,一枕五更风” 描绘的场景愈发鲜活。当五更的凉风拂过窗棂,男子们从睡梦中醒来,望着窗外尚未隐去的月色,心中惦记着田间待耕的土地。那半窗明月,映照无数个这样的清晨,虽平凡,却饱含对新一天的期待。他们扛起农具,迎着晨风走向田野,挥洒汗水,浇灌希望。这“千里月”,既是眼前之景,更是心中对富足生活的向往。
白日的劳作充满艰辛,百姓们在田间挥锄,汗水滴落泥土。傍晚归家,妇女们忙着生火做饭,灶火映红脸庞;孩子们在院子里嬉笑玩耍,老人坐在门槛上讲述往昔的故事。此时,窗外明月缓缓升起,半窗清辉洒入屋内,为简陋的居所添了几分温馨与浪漫。这皎洁月色,不分贫富,平等洒落在每一户人家,让平凡日子有了诗意的滤镜。
夜深人静,百姓们躺在瓷枕上,聆听着五更的风声。风掠过农舍屋檐、田间作物,也吹进了他们的梦乡。白日的辛劳在风声中沉淀,他们或许不懂高深的诗理,却在“一枕五更风” 中感受自然馈赠,于简朴生活中寻得宁静。瓷枕不仅是休憩之物,更似无声知己,收藏着他们的疲惫与希望。
普通百姓的日子,柴米油盐是主调,但枕上诗句里的月与风,让生活有了别样的韵味。他们在土地上耕耘,在烟火中穿梭,却也能从半窗月色、一枕风声中触摸诗意。这是古代百姓的智慧:哪怕生活清苦,也能从自然中汲取美好,让平凡日常因诗韵点缀,有了超越物质的温暖与力量。
白瓷开光诗文瓷枕,这件看似普通的日常用品,因这一诗意镌刻,即便岁月消磨了瓷身的鲜亮光泽,诗句里的风月清韵却愈发悠长。这反映出,即便生活艰苦,元代普通百姓依然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,不懈追求精神富足。他们在平凡日子里努力经营生活,传承中华民族勤劳质朴的品质,让生活充满诗意。
它不仅是实用器物,更将古代制瓷工艺与文人诗心巧妙融合。古人对天地的幽微思索,随着窑火淬炼,永远凝固在这一方瓷枕之上。
长按保存上方二维码
随时随地获取盐湖文物信息
来源丨盐湖区文物保护中心
编辑丨郭晓晶 郭东旭 责编丨李鑫
审核丨范亚宁 监制丨卫江鹏 张文芳股票杠杆哪个好
发布于:山西省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线上配资炒股_线上股指配资_线上融资炒股观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