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65年冬季,罗瑞卿总参谋长的职务被解除,引发了军事界的一番波动。而在此之前,陈士榘刚从罗布泊完成一项任务,回到岗位,心中似乎还沉浸在那片荒凉的戈壁滩上。那天,他像往常一样坐在办公室,翻阅着文件,整理工作,而政委谭甫仁却意外地走了进来,带着微笑对他说:“老伙计,恭喜你要高升了。”陈士榘愣住了,完全没料到谭甫仁会说这种话。两人已经共事多年,深知彼此性格,谭甫仁素来不爱开玩笑,而今天突然说起升职的事股票正规交易平台,陈士榘心中更是疑云重重,难以相信。难道自己竟然被提拔了?但为何自己一点风声也没有听到呢?
于是,陈士榘赶紧询问谭甫仁这消息从哪里来。谭甫仁答道:“刘志坚副主任在开会时透露给我了。”听到这个答案后,陈士榘立刻感到一阵不安,顿时觉得坐立不安。他急忙跑到刘志坚的办公室,想要确认这一消息。刘志坚没有多做隐瞒,直接告诉他:“你确实是总参谋长的主要候选人。”这让陈士榘心中五味杂陈。那时他还只是解放军工程兵司令,这个职位属于较小的兵种,而总参谋长却是负责整个三军的重职,从一个相对较小的职务一跃成为三军之长,这意味着不止是升职那么简单,简直是跨越了几个等级。
展开剩余75%然而,陈士榘却并没有感到一丝高兴,反而觉得愈加沉重。他不是不愿意接受这个职位,而是由于他过往与几位高级将领之间的一些不愉快经历,让他对这种“高升”充满了犹豫。他一方面表达了极大的谦虚,另一方面,他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人际关系并不和谐。特别是在解放战争时期,他与其他一些将领曾经发生过冲突。
回想起解放战争初期,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并未合并,各自作战,战役配合也较少。当时,山东野战军的总指挥陈毅负责大局,而战役指挥主要由参谋长宋时轮担任。由于多方面的原因,山东野战军在战场上的表现并不理想,尤其是在泗县战役中,尽管兵力占据优势,仍未能成功歼灭敌军,反而付出了相当大的伤亡代价。战后,指战员们议论纷纷,陈毅主动承担了失利的责任,并公开做出检讨。不久后,毛主席决定将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合并,组成了华野,以便集中力量迎战敌人。
随着华野的成立,陈毅依然是总指挥,而战役指挥交给了粟裕,陈士榘则担任了参谋长一职。此时,宋时轮被调往渤海军区担任副司令。战争中的压力让每位将领的责任更加重大,特别是在与刘邓大军的配合作战中,陈士榘亲自安排了部队的位置和行动。在刘伯承的指挥下,陈士榘对第十纵队的任务布置也显得格外详细,强调了如何阻击敌军,尤其是对整编第5师的战略部署。尽管敌军强大,战斗还是非常激烈,十纵和敌军对抗了整整八天八夜,给敌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。然而,由于敌我实力差距过大,十纵最终不得不撤退,过程中甚至有伤员和民工被敌军俘虏。
战后,宋时轮被指责擅自撤退,但他坚持是依据陈士榘的口头命令。陈士榘却没有认账,导致双方产生了分歧。宋时轮无法提供书面命令,最终只能接受责任。类似的事情并不罕见,陈士榘的名声也因此遭到了一些质疑,尤其是在与其他将领的关系上。
同样,宿北战役时,叶飞和陈士榘也因战略问题产生了分歧。叶飞在被敌人包围时,请求陈士榘提供支援。陈士榘的答复让叶飞愈加焦虑,这段往事也成为叶飞后来回忆录中的一部分。在这种情况下,陈士榘逐渐形成了一个自己的人际交往模式,并且开始更注重自己的“低调”与“稳重”,这也是他后期推辞职务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随着1965年冬季的来临,中央准备提拔他为总参谋长,陈士榘依旧坚持推辞,强调自己与人缘不佳,不适合担任这种高级职务。虽然他一再表示谦虚,但事实是他并不喜欢处理复杂的参谋工作,尤其是参谋长这样的角色。他更喜欢亲自带领部队上前线作战,而不是呆在指挥部中。
最终,当时的第一副总参谋长杨成武接任了总参谋长的职务,而陈士榘则继续坚守在自己熟悉的工程兵司令岗位上。即使叶剑英后来与他谈话,希望他担任国防部副部长,陈士榘还是拒绝了。他依旧坚持:“让我继续当这个小兵种的司令吧,这样我能更加踏实。”最后,陈士榘的职业生涯也就这样平静地在工程兵司令的岗位上度过,直到退休。
发布于:天津市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线上配资炒股_线上股指配资_线上融资炒股观点